台灣運動風氣漸起,運動場館一家接著一家開,每一家運動場館擁有各自的 專業師資、特色課程、專業器材等,那究竟誰可以在市場上奪下消費者的注意並 且花錢報名課程呢?今天就來告訴你 5 個運動場館增加新客的行銷術吧!
一、降價促銷:衝高來客數,但要小心後果
在各行各業都有一種暴力增加新客數的方法,那就是「降價促銷」,透過折 扣來吸引消費者可以在短時間衝高來客數,達到一時的營業額高峰,不過在降價 活動後需要面對的是價格戰的後果,也許同行被迫跟著你削價競爭,而且低價吸 引來的客人並非是真的目標客群。
降價促銷行銷策略在使用上必須非常小心,千萬別經常使用,若對於場館長 期經營幫助較低之外,也有可能會有損品牌形象,尤其針對價位較高的一對一或 小班制教練課,價格優惠要有一定的限制。
二、數位廣告:拓展客人,FB 和 IG 幫你到對的人
透過傳統的行銷方式,如發傳單或打電話的方式不僅耗費人力成本,還會引 發人惱怒,走在路上被停下來填問卷這件事已經像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更別說電話開發,大家現在最害怕的就是個資外洩的詐騙。而這邊所提的數位廣告已經 潛移默化到每一位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摟!
建議各位運動場館老闆們,可以採用目前台灣人每天必滑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進行廣告投遞,利用 Meta 的大數據資料庫,幫你把你的場館資料直 接投遞到你的目標客群的社群 app 中,讓他每天都會看到你的場館資訊。 廣告目標受眾地點設定:小至區域,大至縣市或國家設定。
三、KOC 口碑行銷:運動場館體驗開箱合作,曝光兼導流
近幾年的網紅經濟勢不可擋,和我們所知道 KOL 不同的是 KOC 是 Key Opinion Leader,他沒有像 KOL 那麼多的粉絲追蹤數,更像是一般生活中的素人,透過平易近人的真實內容分享而非過份的商業化,讓他們擁有高的粉絲黏著度,在社群口碑導流和導購上常常表現的比 KOL 更優秀,最常見的 KOC 合作是將合作內容放 在 Instagram、Facebook 和 Youtube 上。
經營健身房、瑜珈教室或舞蹈教室的業者,可以和有在經營社群的健身愛好 者、瑜珈愛好者、舞者,運動愛好者合作,以「課程體驗交換」或「有酬的開箱 文」的方式讓KOC們實際體驗運動場館的服務,進而介紹給他們的廣大粉絲群們, 並且透過照片或影片的觸及數去追蹤品牌曝光成效,也可以加入「折扣碼或推薦碼」進行課程的導購推廣,更刺激 KOC 的粉絲消費。
四、粉專經營:FB 和 IG 不能忽略的品牌曝光管道,讓客人找得到你
目前台灣人最常用的社群軟體以 LINE、Facebook 和 Instagram 為主,許多 人在找資訊的時候往往都會先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先進行搜尋,例如, 當一個人想上瑜珈課時,他會先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搜尋「瑜珈課」二字, 在從下方的搜尋結果去找尋符合他的需求。這時身為瑜珈教室的經營者,若你有經營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粉專那你曝光的機會將會非常大。
創建粉絲專頁是基本,經營粉專的內容更是重要,想像你是在找尋運動課程 的學生,他會需要什麼內容呢?不外乎場館的環境介紹、課程介紹、師資介紹、 學員分享、是否有優惠活動和聯絡方式等,在粉絲專頁上展現你的運動專業,必 須讓客人對你有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五、內容行銷:經營網站讓品牌更專業,讓潛在消費者主動上門
內容行銷是透過提供有價值的的內容,讓消費者主動去了解該項服務,並且 打造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相較於前面的四個行銷方法,內容行銷可以讓品牌 和消費者間的信任感提升,不過,內容行銷是最需要時間的累積,並非一蹴可幾, 這邊也提醒運動場館的老闆要多點耐心。
運動場館提供的服務通常是以 1 個月以上作為單位,消費者在購買課程或是 報名健身房之前需要對運動場館更多的信任,除了前面提及可以透過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來介紹場館的專業之外,運動場館的經營者可以透過經營官方網站、 部落格來進行內容行銷,提供「消費者想看的內容」,例如,若你是瑜珈教室的老闆,在經營網站內容時,可以提供一些瑜珈相關的專業知識內容,包含介紹瑜珈基本動作、做瑜珈的好處等,用你的網站打下品牌專業形象的基礎。
在你有了網站的內容基礎後,搭配 SEO 關鍵字的設定,讓內容更有效率地被 消費者直接搜尋。例如,今天對於瑜珈課有興趣的人,他會在 google 上搜尋「台 北瑜珈課推薦」,此時,有在做內容行銷的瑜珈教室就會在此時直接被有需求的消費者搜尋到。
以上五個增加新客的行銷方法,在預算和行銷的時程規劃上具有非常大的彈 性,建議首要一定要建立粉絲專頁,接著透過數位廣告和 KOC 的搭配作為曝光的 催化劑,若有更多預算和時間的話,可同時經營需要時間累積的內容行銷。這邊 要注意的是降價促銷的行銷方法是可以搭配檔期活動使用,不過在使用時需要有 更多的配套措施,不要為了一時的業績,而砸了品牌的招牌。